审判监督资讯,审判监督程序可以分为人民法院的监督、人民检察院的监督以及当事人的申诉。
两高两部联合开展促进提高刑事案件二审开庭率专项工作各地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剖析影响二审开庭率的各方面原因,采取有效举措,消减影响二审开庭的不利因素,确保二审开庭率稳步提升,并探索建立刑事二审“繁简分流”等机制,提高审判质效。
寻衅滋事行为的行政处罚:如何防止法律的泛道德化《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寻衅滋事规定于第二十六条,该条明确列举的寻衅滋事行为有以下三项:“(一)结伙斗殴的;(二)追逐、拦截他人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除这三项的明确列举外,第二十六条还以“(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作为兜底。应受处罚的寻衅滋事行为对应的显然是《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二者在类型列举与行为表述上几近相同,也在此问题上形成前置法和保障法的关系。
法官在面对一个案件的时候,应该如何思考?这里面就有很多的问题涉及到我们的思维问题。很多法学教授都会讲:法学院的学生学出来以后,他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一种法律的思维。这种法律的思维和法官的思维是不是一回事呢?在法律思维当中,检察官、律师、法官还有法学教授又是不是一样的呢?这里会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探讨。
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人民法院要找准司法审判在全面依法治国这场国家治理深刻革命中的职责定位,能动司法、积极履职。要把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在党委、党委政法委领导下,做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对人民调解的业务指导,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充分发挥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通过能动司法,助推整个争议解决模式和格局加快进行结构性调整,形成“调解在前,诉讼断后”等争议解决格局。
关于深入整治“六难三案”问题加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通知当前,全国法院系统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在不断深化,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扎实推进。从开展活动情况看,人民群众对司法作风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问题和“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问题。“六难三案”问题是“四风”问题在法院工作中的集中表现,严重背离党的群众路线,伤害群众感情,损害人民利益,危害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必须坚决进行整治。
12309职务犯罪举报电话常识12309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正式启用和开通的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举报电话。该号码经原信息产业部核配,属公益服务号码,是举报职务犯罪专用电话。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各级检察机关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依法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进入新发展阶段,与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需求相比,法律执行和实施仍是亟需补齐的短板,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为进一步加强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确保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现就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辩护最悲惨的命运是结论出来了你还去辩说到法官和律师这两个职业之间互相不尊重的问题,我觉得根本原因就是法官和律师这两个职业没有真正形成我们通常说的职业共同体,刚才惠岭主任也提到了这一点。我记得十年前法律界一直在讨论一个话题,就是法官、检察官、律师要走向职业共同体,应该说在那一轮司法改革中,这个问题点到了要害。
处理刑、民、行交叉问题需要达成的七个共识刑民交叉案件与行民交叉案件存在的问题是相似的,可以放在一起研究。本次论坛在传统的“刑民交叉”问题上新设了行政法与民法和刑法交叉问题,更有意义,有助于一揽子解决相关问题。第二,讨论刑民行交叉案件的处理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研究处理罪与非罪的问题,适用处理罪与非罪问题的一般原则和方法。第三,从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历程看,我国法律与司法解释在处理刑民行交叉案件的理念和思路方面经历了一个比较大的调整。早在1979年12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案件管辖范围的通知》中,就开始涉及刑民交叉问题。
最高检印发《2023—2027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印发《2023—2027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以下简称《改革规划》),对今后五年检察改革作出系统规划和部署。《改革规划》将通过完善“六大体系”36项改革任务,加快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更好服务保障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