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申诉律师网
 

申诉 >> 申诉研究

申诉多年的疑难案件要尽力公开听证

日期:2025-03-11 来源:| 作者:| 阅读:0次 [字体: ] 背景色:        

申诉案件听证有多难!最高法:申诉多年的疑难案件要尽力公开听证

原创 法学世界 法学世界,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强调,各级法院院长要带头接访、包案化解“骨头案”,对于申诉多年的疑难案件,要尽力公开听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督员、律师、街道社区等多方参与。同时,做实“有信必复”工作,严格落实7日内程序性应复尽复、3个月内实质性答复、未办结的每月反馈进展 ,以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的宗旨。

近年来,涉诉信访案件的数量虽然没有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但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的涉诉信访案件数以万计,其中不乏申诉多年的疑难复杂案件。这些案件就像一块块难啃的“硬骨头”,不仅耗费了当事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给司法机关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为什么申诉多年的疑难复杂案件要尽力举行听证呢?这其中有着多方面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听证是他们寻求公正的最后一道希望之光。那些申诉多年的当事人,往往在漫长的维权道路上身心俱疲。他们可能经历了多次审判,对结果仍然心存疑虑,认为自己的诉求没有得到充分的回应。听证给予了他们一个再次陈述事实、表达观点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一个公开、透明的环境中,与司法机关和其他相关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听证,当事人可以看到司法机关对他们案件的重视,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和权威,从而增强对司法的信任。

从司法机关的角度而言,听证有助于查明案件事实,解决疑难问题。申诉多年的案件,往往案情复杂,涉及的法律关系众多,证据材料也纷繁复杂。单纯依靠书面审查,很难全面、准确地了解案件的全貌。而听证可以让法官直接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解,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对证据进行当庭质证和认证。这有助于法官发现案件中的疑点和问题,从而更准确地适用法律,作出公正的裁决。同时,邀请多方参与听证,还可以借助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为解决疑难案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从社会层面来看,听证有利于增强司法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公开听证则是让这道防线更加坚固的重要举措。当疑难案件通过公开听证得到妥善解决时,不仅能够让当事人满意,也能让社会公众看到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决心和能力,从而增强对司法的信任和尊重。此外,听证过程也是一个普法的过程,通过对案件的公开审理和讨论,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促进社会的法治建设。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实际操作中,申诉案件听证确实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有些案件年代久远,证据难以收集和核实;有些当事人情绪激动,不配合听证工作;还有些案件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利益群体,协调难度较大。但正如张军院长所说,再难也要做到、做好。这不仅是对司法工作者的要求,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承诺。

为了更好地推进申诉案件听证工作,我们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司法机关要进一步完善听证制度,规范听证程序,提高听证的质量和效率;要加强对听证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要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共同解决听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支持和参与听证工作,为解决疑难案件贡献自己的力量。

申诉多年的疑难案件尽力公开听证,是司法为民的具体体现,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虽然这项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让每一个申诉案件都得到公正的处理,让每一个当事人都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和温暖,实现真正的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3691255677。


 

扫一扫,关注

电话:13691255677